矢志造重器 为国增底气(卓越工程师)
——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孟祥飞
本报记者 朱虹
隆冬时节,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却热火朝天。
天河超级计算机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孟祥飞,正带领团队围绕“天河”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算一次次创新攻关。
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孟祥飞和团队将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打造成国之重器。
1979年,孟祥飞出生在山东临沂一个小村庄,从小品学兼优。2006年,孟祥飞考入南开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攻读博士。
物理研究需要大规模计算平台支撑,当时国内超算资源不足,孟祥飞前往国外留学。
2008年,孟祥飞回国后,得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筹建的消息,他毅然放弃所有的工作机会加入新团队。
“一定要研发中国自己的‘超算’!”这个念头,让孟祥飞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超算中心连办公室都没有。孟祥飞和团队成员一起从改造机房、安装电缆、机柜等体力活做起。100多台机柜,他们用双手组装完成;为了在离地60厘米的机柜下接通信线路,他们躺在地上连续工作几个小时。
人员紧张,孟祥飞带头承担系统运维和晚间值班任务。暑热袭人,他待在还是毛坯房的值班室,没空调、蚊子多,陪伴他的只有闪烁的显示屏,实在累了困了,就在装服务器的大纸箱上躺会儿,白天继续开发测试。
没日没夜奋战7个月,“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实现了稳定运行。在国外,这通常需要12到18个月。
2010年,在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大会上,“天河一号”一举摘下了“世界最快”桂冠。听到消息,孟祥飞眼泪夺眶而出。
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当时国外专家质疑“天河一号”,认为“中国就是造了一台为排名而生的大型游戏机”;认为“天河一号”速度再快,没有应用到创新产业领域,也只是摆设。
孟祥飞知道,把超级算力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才能让中国在世界“超算”领域立足。作为应用研发负责人,他立下了军令状:“搞不好‘天河一号’应用,我卷铺盖走人。”
如何让“天河一号”与应用软件兼容,为各个科技、产业创新领域构建对应的数字模拟系统或虚拟环境,成了拦在面前的一座座大山。
2010年,超算中心要在天河平台上搭建有关“药物筛选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软件,这一软件可大大提升新药研发进程,最大的困难就是软件无法兼容。“几十万行代码,要找出问题在哪,相当于大海捞针。”白天,他和大家一起调试机器,晚上一个人默默坚守。经过20多天上万次测试,终于将一个不起眼的变量“揪”了出来,重新定义之后,成功了!
承担国际聚变能源开发计划项目,天津超算成为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构建我国第一个高分辨率雾霾预报准业务化平台;组织建设国家自主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平台、“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计算平台……在孟祥飞和团队的努力下,“天河”如今支撑的各类重大重点项目2500余项,每天完成计算研发任务近万项,支持了众多世界一流研究成果以及产业技术突破。
在同事眼里,孟祥飞总是带着笑容,声音温和而坚定,身上有股打不垮的韧劲。在近百人的年轻科研团队里,大家都把他当成主心骨。
作为中心党组书记,每一次新成员加入,孟祥飞都要讲入职第一课:“我们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创新,都在为中国增添一分底气,这也是我们作为科技战线党员必须肩负的责任。”
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孟祥飞和团队快速反应。经过两周不分昼夜的努力,世界首个新冠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成功上线,为国内外200余家医疗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他们研发信息平台,通过分析抗疫一线上传的数据,分析出中药对新冠肺炎病毒有效的原因,并找到有效成分。
“天河”超级计算机像一个超级大脑,可为各个领域创新提供强大支撑,技术攻关和应用研发除了超级计算领域,还涉及航空航天、气候气象、石油勘探、生命科学等,“只懂计算机远不够,必须要对具体领域有深刻理解。”
上下班路上、出差途中,孟祥飞永远在学习,他阅读了上百本各领域专著,汇总整理资料超过150万字。
常年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养成了几个习惯:笔记本电脑基本不关机,可以随时打开工作;随身背着旅行包,可以随时出差;不午休,短暂空闲可以处理不少事情……
孟祥飞成为国家“十三五”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领域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入选“最美奋斗者”。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1日 07 版) 【编辑:陈文韬】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