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 正文

世界今头条!福建推动人才下乡返乡兴乡

2022-12-19 12:25:06 来源: 分享到:

近年来,福建始终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促进人才下乡、返乡、兴乡,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力,为走好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不久前,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种粮大户傅木清家的300亩“福香占”喜迎丰收。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单季平均亩产干谷670公斤,创造了该优质稻品种在福建的单产纪录。“福香占”正是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团队选育的水稻新品种。


(资料图片)

从农业门外汉到致富带头人,离不开人才好政策。2013年,包括傅木清在内的238名农民,领到福建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凭借这“红本本”,傅木清享受到了金融、土地、保险、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政策大礼包。

为了将更多人才汇聚到乡村沃土,福建持续优化政策供给,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有志于在乡村就业创业的人才造生态、育土壤。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人才发展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支持人才交流合作;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扶持办法,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聘用331名符合“30年直聘政策”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如今,在福建广大乡村,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已达23915名。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万以上。

围绕产业需求育人才

为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福建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供什么,想什么送什么”的“菜单式”培育模式,强化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协同推进、能力提升与延伸服务相互衔接。2020年至2022年9月底,全省累计培养中专学历以上高素质农民2.1万人,培训高素质农民26.7万人次,接受远程培训农民达353万人次。

今年8月,福建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计划在5年的时间里,每年为每个县培育10名左右“头雁”。该项目采取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四个一”培育模式,对带头人开展为期一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我们学习了企业管理、农产品电商、乡村振兴促进法、农业发展新趋势与新技术等课程。”武平县梁野仙蜜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亮生,是“头雁”项目第三期培训班学员。在他的引领下,武平县2800多个林农通过养蜂实现脱贫致富。经过“头雁”项目“充电”后,钟亮生对养蜂产业有了更多思考,“我将在蜜蜂养殖、蜂蜜加工、蜜蜂文化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提升,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多渠道汇聚人才

“欢迎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农人加入进来。”21日,一场特殊的沙龙在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人才驿站举行。现场,30多位新农人联合发起倡议,成立当地首个新农人联盟——“新农人我们在行动”,打造一个新农人之间分享经验、交流问题、共享资源、共同行动的开放性平台。

面对求贤若渴的乡村,福建不拘一格降人才,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大显身手。截至目前,福建全省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62369人次,长期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手把手培训示范带动创业发展,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8779项,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此外,积极引导台湾现代种业、精致农业等人才来闽创业创新,近两年支持闽台农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达1.4亿元以上,吸引一大批台湾农业专才、台湾青年来闽投身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全省引进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102支、台湾乡建乡创人才300多名,为全省60个县(市、区)的280个村庄提供规划设计、产业文创等陪护式服务。

关键词:

x 广告

世界今头条!福建推动人才下乡返乡兴乡

近年来,福建始终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促进人才下乡、返乡、兴乡,

【世界新视野】2022秀山县九级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

环球热资讯!乐享借逾期多久会上征信

网贷逾期一般会上征信,有些借贷机构在用户逾期后一天后就会上报给征信机构,而有些借贷机构则是会在几天后上报给征信机构,因为有些借贷机构可

词典笔手把手教作弊?有道:已人工审核,不会出现不适宜孩子学习内容

(原标题:词典笔手把手教作弊?有道:已人工审核,不会出现不适宜孩子学习内容)“怎么报复家长?”“让父母痛心一辈子。最佳办法:每天饭前

民生银行(600016)12月16日主力资金净卖出1990.93万元

截至2022年12月16日收盘,民生银行(600016)报收于3 51元,上涨1 15%,换手率0 18%,成交量62 27万手,成交额2 18亿元。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