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 正文

世界智能大会闭幕式,“讯飞星火”化身“作家梁晓声”获本人点赞|天天观察

2023-05-22 10:01:22 来源:科技新知 分享到:

“请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模仿梁晓声先生笔下的小说《人世间》的风格,续写一小段文章。”

5月20日,在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闭幕式上,主持人蒋昌建向大模型发问。短短几秒钟,“讯飞星火”生成的续写文字便“跃然纸上”。


(资料图片)

面对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给出的文字内容,原作者梁晓声认真品评后给予了肯定:内容简练、文字有一定温度,从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来看几乎“无可挑剔”。

在具备思考、推理、规划和创造的人类智能面前,新一轮认知大模型的发展,将把人类带向何方?

在2023年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的闭幕式上,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建担任主持人,当代著名作家、“知青文学”代表人物梁晓声,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凌寒齐聚一堂,不仅现场考察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文本生成能力,也从艺术、技术和学术三个角度,共同探讨通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讯飞星火”续写《人世间》收获一众点赞

“我还真觉得续写的不错。”在讯飞星火大模型模仿《人世间》的风格续写了一段文字后,原作者梁晓声给出了他的评价。

蒋昌建(左)与梁晓声(右)探讨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因为判断一段文字好或者不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首先是从修辞上看,用字是否简练,我们看到它是简练的,并且也不太能从这样的行文中再删去几个字,说这些文字是完全多余的。”

当大模型与文学艺术相遇,擦出了令人惊艳的火花——这背后,是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在文本生成等能力上的深厚积淀。

刘聪在现场介绍了认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过去几年,认知大模型一直在持续发展,但在去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ChatGPT后,才真正初步实现了“智能涌现”。“5月6日讯飞发布了星火认知大模型,也是希望我们中国要有自己的、真正对标ChatGPT多项任务能力的通用大模型。”

刘聪现场介绍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随着大模型的文本生成能力不断进化迭代,新问题也随之出现:AI生成的内容作何界定其著作权?张凌寒教授认为,某种内容具有著作权,是因为它是人类的智力成果;但机器生成的内容没有独创性,一般也不会认为要对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给予著作权的保护,也希望用这种方式更好地保护原创作者。

张凌寒现场分享观点

大模型未来会抢人类的饭碗吗?

面对认知智能大模型展现出多个维度的惊艳能力,主持人蒋昌建提出了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大模型会抢人类的饭碗吗?

“肯定不会。”刘聪回答。“讯飞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未来不是属于AI,而是属于掌握了AI的新人类。”

刘聪进一步指出,这次认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智能涌现”,推动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阶跃,也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颠覆,例如改变信息分发和获取模式、革新内容生产方式、实现全自然的交互、实现专家级的虚拟助手、成为科研工作的加速器、颠覆传统的手工编程方式等,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和产业变革影响。

“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速,您担忧吗?”蒋昌建把问题抛给了梁晓声。

“我不担忧。”梁晓声回答得也很干脆。

梁晓声表示,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的字词句来组合的,比如说,中国语言已经有3000多年的应用史了,但最近几年大家还是创造了新的表达方式,例如“奶凶奶凶”、还有网友创造了“笑不活了”这种幽默。

“所以人的特殊生命体验所激发出来的创造力在文字上的表达,目前看来机器还无法代替。”

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奔向人工智能

“机器人会有主动修改的意识吗?”梁晓声追问。

刘聪表示,目前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已经能够实现相关的功能,例如在搭载了讯飞星火的科大讯飞AI学习机上,能够像老师一样层层批改点评孩子的作文,例如孩子某段作文描写不够生动,可以通过润色功能提供修改参考,从而实现针对性的局部修改。

面对如此迅速迭代进化的AI,蒋昌建提出了疑问:人工智能可能会产生自我意识吗?人类是否要审慎它的发展?

“不管是数据还是产品,人工智能的背后都是人,我认为,短期内机器不会产生自我意识。”刘聪说。

张凌寒则提出建议,在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当下,我们要用拥抱的态度面对它,相信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奔向它。

在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中,除了刘聪参与闭幕式圆桌主题论坛之外,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受邀出席大会开幕式暨创新发展高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卫兵出席“车联网先导应用创新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在同期举办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科技展上,科大讯飞携星火认知大模型及相关应用成果亮相,引发现场体验热潮,与此同时,全新一代AI+城市、AI+医疗、AI+工业、AI+办公等领域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展出,也表现了科大讯飞AI赋能社会与民生刚需领域的新探索和新成效。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